找到相关内容4484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昭慧法师: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此常住,法住、法界。   《杂阿含经》卷十二(大正二,第84页中)。   无论佛出不出世,都循着这样的法则而生灭运行;恒常如此,故称“法住”,普遍如此,故称...教证”?原来此诸议题,由于事属新兴科技,欲从两千多年来的经教文献中,求取直接教证,当然殊无可能,但这些大都与生命的诞生、延续或死亡有关,因此,诸如佛 如何看待生命之诞生、延续或死亡之类的间接教证...

    昭 慧 (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5873287.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2)

    的悟道经验说:  「余幼师孔,不知孔。师老,不知老。师佛,不知佛。退而入  于深山大泽,习静以观心焉,由是而知三界唯心,法唯识。  」「既唯心识观,则一切形,心之影也。一切声,心之响也。  是则一切圣人,乃影之端者;一切言教,乃响之顺者。」「由  唯心所现,故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故法法皆  真,迷者执而不妙。若悟自心,则法无不妙。心法俱妙,唯圣  者能之。」(注11)  显然德清...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

    便是‘从心’、‘诸相非相’的佛教真谛了。故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3]本文主要是对法师出家后,在佛门中如何实践宗教生活,严持戒律、精进念佛以及鞠躬尽瘁,誓愿弘扬南山律学的精神,作一些阐述。目的是...并且还句读和校注了《四分律比丘尼钞》、元照《四分律拾毗尼义钞》、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等10多种“南山宗”的律学经典,总数超过500字以上。法师的校阅工作极为辛苦,在他于惠安净峰寺写给广洽法师的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明白,自古求道者都是孤峰顶上人,须耐寂莫孤单,因为无人能传达于我。冷暖己心知,方可悟得“不与为侣”的独特境界。所以洞山禅师说:“不逢一人”。佛经圆成妙用,人人具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道人只应...为僧时,写有一封《辞北堂书》给家中高堂,叙述其出家的思想动因。在《洞山良价禅师语录》中载: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痛之恩,...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佛门中的“安居”犍度

    、复兴“安居”制度的提议   佛法讲世间,都要受无常的规律支配。佛法也是一种,它也会随时空的迁流制约而转变。比如释迦佛成道十二年内,跟随佛陀修学的出家众,依“略戒”就可安心办道;但到了十二年后,...衣钵、坐具、针筒,踏杀生草木。时诸居士见皆讥谦:沙门释子不知惭愧,踏杀生草木;自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知正法?诸外道,尚三月安居,此诸释子,而于一切时春夏冬人间游行,天暴雨水大涨,漂失衣钵坐具针筒,...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8.html
  • 《肇论》解“空”之特质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之实,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其照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38) ...佛教的一个根本要义,就在于消解了对于一切所作的本体(实体)性的施设。根据汤用彤先生的分析,《般若经》的“空”大概有如下六重涵义:1、 对实体的否定(“无自性”);2、 对固定观念的否定(“离有无边见...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473654.html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超出绝对自由的境界。   二、“水月相忘”   “水月相忘”指能所俱泯的直觉境。它的基础是无住生心的“无我之境”。   1.无我之境   禅宗的无心之境,是直觉顿悟、超越分别思量的状态。日本...岩桂送幽香。 《颂古》卷39石溪月颂   水边林下旧生涯,梦里还家未到家。昨夜月明归兴动,西风一阵木樨花。 同上雪矶纲颂   “白云乡”,是白云里之外的乡关,是精神的故里。游子思归,多少次努力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万世立量之通轨”还是“一时之用”?

    有时暂住,这便使色心分离,各自独立,与大乘唯识学主张色法念念灭根本对立;正量部又主张心之缘境可以直取,不待另变相分,与大乘唯识学更是大相径庭。[16]  大乘唯识学的本体论主张,“唯识”,不承认离开识的外境的存在。它把世上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第八识即阿赖耶识的变现。唯识学的认识论也可用“唯识无境”来概括。它认为,八识和心所不能认识识外事物,只能认识自己所变现的相分。唯识学为了论证“法唯识”的道理...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173790.html
  • 《楞严经》漫谈

    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不管是今天是三宗,还是过去的八宗,都有秘密。因为佛之身口意三密,凡夫不可测度,不可思议,故称为密。一旦身口意三密相印,即得身口意三业清净,妄心不起,归一,心如止水,圆融...,他的开示无处不提及《楞严经》。他说:“现在正是末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073942.html
  • 基本哲学问题——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独断。  这个智的直觉在中国哲学系统之中的儒释道三学中皆是有的,中国哲学的儒释道三学的存有论因此也都是一个超越的存有论,这个超越的存有论是直探本体以说的存在的,牟先生也以本体宇宙论说之,而...体系都需要说明存在界的发生的义理建构,前者是本体论问题后者是宇宙论问题,以道德意志宣说世界实有的理论作只是说明世界存在的诸多本体论作之一,这个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却没有必然的答案,因为一方面关于宇宙真相...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073960.html